3月12日,利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发的金属构筑成形技术,世界上直径最大、重量最大的整锻式不锈钢环形件顺利轧制成功。该环件直径达15.4米,重达150吨,首次实现了百吨级金属坯分级构筑成形。打破多项世界纪录。该课题为小编的博士课题,有幸参与其中,真是深感荣幸!
该支承环是四代核电堆容器的脊梁,直径高达15.4m。且需要承受7000多吨的重量,强剪切力、辐照和液钠冲刷,服役环境苛刻。由于不锈钢钢锭的制造尺寸有限,以往此类巨型锻件国外均采用多段小坯组焊方式制造,不仅加工周期长、成本高,而且焊缝位置的材料组织性能薄弱,给核电机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。
因此,我们课题组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探索,研发了的金属构筑成形技术,并对构筑成形界面的愈合机制和组织演化机理等进行了探索研究,开发出表面活化、真空封装、多向锻造、分级构筑、整体轧环等系列关键技术,彻底消除了多层金属间的界面,使支承环锻件构筑界面位置与基体金属在成分、组织、性能上完全一致,实现了“以小制大”的新型加工制造,大幅提升品质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。
该项技术得到多位专家院士的首肯,评价其为重大构件制造领域的一项变革性创新,对于突破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具有重大推动作用。